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
唐 常建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
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
万籁此都寂,但 余钟磬音。
《枫桥夜泊》
张继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
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过香积寺
王维
不知香积寺,数里入云峰。
古木无人径,深山何处钟。
泉声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。
薄暮空潭曲,安禅制毒龙。
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,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,他兼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,亲自授课,建立考试制度,亲自出题批卷,培养绘画人才,开创了一代画风。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:笔意俱全。科举考试,宋徽宗赵佶出的题目便是“深山藏古寺”。
“深山”一词有幽静之意,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佛学超然世外,而且其地理位置的奥秘也蕴含着地理学知识,在白天,由于山峰的温度较高,谷地的温度较低,则山峰的气流上升,山谷的气流下降,风从谷底吹向山峰这样的风称为谷风。
山中送别
唐代:王维
山中相送罢,日暮掩柴扉。
春草明年绿,王孙归不归?
译文
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,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。
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,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?
山行--- 唐朝杜牧
远上寒山石径斜, 白云深处有人家. 停车坐爱枫林晚, 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古风----李白
西上莲花山,迢迢见明星。素手把芙蓉,虚步蹑太清。
《望岳》---杜甫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(杜甫:《望岳》)
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(杜甫:《春望》)
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(陶渊明:《归园田居》)
西上莲花山,迢迢见明星。素手把芙蓉,虚步蹑太清(李白;古风)
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 陆游《后赤壁赋》
夕阳山外山,春水渡边渡。(一个对联)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 (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)
百川沸腾,山冢碎甭。高谷为岸,深谷为陵。 (《诗经》)
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中无. (王维 《汉江临泛》)
晋·陶渊明: 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宋·郭熙: 春山淡冶而如笑,夏山苍翠而欲滴,秋山明净而如妆,冬山惨淡而如睡
唐·司空图: 逢人渐觉乡音异,却恨莺声似故山
宋·苏轼: 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唐·王维: 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无中。
唐·韩愈: 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。
唐·李白: 庐山东南五老峰,青山削出金芙蓉。九江秀色可揽结,吾将此地巢云松。
唐·张锡: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,水之妙在风起波生。
唐·李白: 泰山嵯峨夏云在,疑是白波涨东海。
元·张养浩: 云来山更佳,云去山如画,山因云晦明,云共山高下
元好问的
瘦竹藤斜挂,丛花草乱声.
树高风有态,苔滑水无声.
独坐敬亭山
李白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.
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.
望庐山瀑布
李白
日照香炉生紫烟,
遥看瀑布挂前川.
飞流直下三千尺,
疑是银河落九天.
山行
杜牧
远上寒山石径斜,
白云生处有人家.
停车坐爱枫林晚,
霜叶红于二月花.
题西林壁 宋 苏轼
横看成岭侧成峰,
远近高低各不同.
不识庐山真面目,
只缘身在此山中.
望天门山
李白
天门中断楚江开,
碧水东流至此回.
两岸青山相对出,
孤帆一片日边来.
山居秋暝 唐 王维
空山新雨后,
天气晚来秋.
明月松间照,
清泉石上流.
竹喧归浣女,
莲动下渔舟.
随意春芳歇,
王孙自可留.
登飞来峰 (宋)王安石
飞来山上千寻塔,闻说鸡鸣见日升.
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.
描写“山中寂静”的诗句有如下:
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——唐代诗人李白《独坐敬亭山》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——唐代诗人杜甫《春夜喜雨》
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——唐代诗人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——唐代诗人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
蝉噪林逾静, 鸟鸣山更幽。——南北朝诗人王籍《入若耶溪》
一、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
译文:群鸟高飞无影无踪,孤云独去自在悠闲。你看我,我看你,彼此之间两不相厌,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。
二、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原诗: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译文:伴随和风,悄悄进入夜幕。细细密密,滋润大地万物。
三、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
译文: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,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。
原诗: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
四、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译文: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,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。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,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。
原诗: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
五、蝉噪林逾静, 鸟鸣山更幽。
译文:蝉声高唱,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;鸟鸣声声,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。
原诗:艅艎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。阴霞生远岫,阳景逐回流。蝉噪林逾静, 鸟鸣山更幽。此地动归念,长年悲倦游。
鹏鑫起名网 www.0753px.com
Copyright 2011-2019 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948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