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,韵意
戴天山:又名大康山、大匡山,在今四川省江油县。
这首诗是李白早年的作品。李白早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。后来,李白因坐永王李璘事入狱,流放夜郎,遇赦,漂泊浔阳、金陵、宣城、历阳等地。杜甫在成都于肃宗上元二年(761),因“近无李白消息”,写了一首《不见》诗怀念李白,担心他在外会闯祸,盼他早日归还“匡山”故乡。诗曰:“不见李生久,佯狂真可哀。世人皆欲杀,吾意独怜才。敏捷诗千首,飘零酒一杯。匡山读书处,头白好归来。”次年,李白便死于安徽当涂。
李白早年即富有才华,他在大匡山读书时,就描绘了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。道士姓名,不得而知。通篇着意于写景,真实自然,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。
全诗分为三个层次,前四句为一个层次,五、六两句为二个层次,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。前四句是写诗人拜访道士途中听耳闻目睹。诗人沿着小溪而行,沿路两旁。桃花盛开,花瓣上挂满露珠。这说明诗人一大早,就出门而行。小溪流水淙淙,与狗吠之声,响成一片,形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乐章。道士的处所,路程还不近呢。诗人从早走到中午时分,尚且没有听见道士敲钟的声音,只见树丛的深处,不时有麋鹿出没。这两句的妙处,暗示道士不在道院,为最后两句设下伏笔。以上四句.把道士远离人间闹市的那种清新幽静的环境,逼真地摹写出来。前两句写狗吠声声,溪水淙淙,桃花含露,是诗人早上的所见听闻。“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”两句,是写中午时分的耳闻目睹。时间不同,地点各异,诗人所描写的见闻,也各不相同。在这里,时间和空间感。异常清晰。
“野竹分青霭,飞泉挂碧峰”两句,是写道士处所的近景,野竹参天,与青气融为一体,从碧绿的山峰间飞流直下的瀑布,形成了一种优美壮观的奇境。飞、挂二字,是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动的画面.“野竹分青霭”的“分”字,表面是写野竹参天,把空中的青色云气隔开,实则是说翠竹参天,与青色的云气
背景
访戴天 山道士不遇...背景和李白重托诗稿的举动,也就很有些白帝托孤的 悲怆意味了。 8023希望对你有帮助!
参考资料:. msklumc
意思是:
水流清澈,回荡隐约犬吠;桃花繁盛,满带浓艳露水。树林深幽,野鹿时隐时现。正午静寂,钟声却未听到。
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,飞瀑挂在碧绿山峰之上。无人明知道士去处。只好依仗古松,派遣万端愁思。
唐代李白《访戴天山道士不遇》,原文为:
犬吠水声中,桃花带露浓。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
野竹分青霭,飞泉挂碧峰。无人知所去,愁倚两三松。
一个官场失意的人,一个诗坛得意的人,一个热爱自然的人——李白。因为仕途生涯的落魄,他开始放逐青崖。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是他月下独酌的郁愤;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”是他踌躇满志的心理;“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”是他壮志难酬的苦闷;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是他人生际遇的乐观…
文章来自鹏鑫起名网,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!
鹏鑫起名网 www.0753px.com
Copyright 2011-2019 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29484号